春节的随笔

时间:2024-05-15 09:58:42 随笔 我要投稿

春节的随笔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的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的随笔

春节的随笔1

  年的味道越来越淡。过年于我,只剩下扫房子、吃饺子、抢红包、打麻将。而在我的认知里,过年从放寒假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关于春节的回忆,我想起了许多年前看的一部电影。

  同样的回忆,有时很美好,有时很残忍。

  看到妈妈和姐姐娴熟的套被子,粉红色的,缎面。我就想起小时候的寒假,我妈套被子的样子。大多时候是在二楼走廊下,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太阳斜斜的挂着,微微有风。我总是帮妈妈铺好里儿、面儿,同时伺机来个大大的拥抱。如果是新被子,棉絮一定是她或爸爸刚刚去弹得。特别的软和,我最喜欢趴在被子中间,四仰八叉。姿势虽不美观,却舒坦的紧。随之而来的一定是训斥声,有时候充耳不闻,训的紧了只能不情愿的嘟哝着起身。我还记得那时候我特别想盖家里的一条被子,大红色的,缎面,很精细的刺绣,图案已记不清了,总之该是龙啊、凤啊这类代表喜庆吉祥的神物,这条被子应该是妈妈结婚时的嫁妆。小时候很迷恋拂过被面的光滑感,满足感不亚于四仰八叉躺在软和的被子中间。只是一直没得逞。妈妈似乎知道我的小心思,对这条被子相当珍爱,总不舍得让我用。后来我对它的心就淡了,慢慢长大中,妈妈加了个被罩,我终于盖到了梦寐以求的被子,虽然隔着层,欣喜还是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我很珍爱它,只是在欣喜的空隙,心中也试图剥掉隔着的`那层被罩。尽管我知道这个缎面很不耐使,一不小心,就会拉道口子。也正因如此,我小心翼翼地害怕又仿佛是等待着这道口子的出现。然后会有第二道、第三道......现在,这条被子,在哪里?我不知道,只记得不止一道的口子张牙舞爪着,我只确定,第一道不是我的杰作。后来无数次的幻想自己套被子的模样(始终没有机会啊),也该是煞有介事的,毕竟从小看着过来的。

  看到一家五口打煤球。我就想起小时候的寒假,我爸打煤球的样子。大多时候是在院子里,那时我家的院子还很宽敞,我们经常在院里打羽毛球,有时爸妈轮流迎战我,有时双打,最累的是跟我哥打。他不像爸妈让着我,他总是气势汹汹,我就是被牵着鼻子疲于拼命的那个。当然也是缠着我哥不服气的那个。

春节的随笔2

  小时候,过年是特别期盼的一件事,常常是在梦里都盼望着快点过年……

  在农村过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年味就一日比一日浓。镇店上天天逢集,农家们就着急着置办年货,看那短短的街道,人挤人,讨价还价声、争吵声、人声鼎沸,热闹非常。那时候,特别喜欢与父母一块跟集,可以感受人们疯狂采购的激情,关键是可以尝到一年来魂绕梦牵、垂涎欲滴的美味,年末的父母往往是很大方的。

  最不喜欢的一件事,就是每年腊月二十六的大扫除,要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对家里角角落落进行一次彻底的打扫。那一天干下来,全身都痛。

  腊月二十八蒸年馍,有馒头及各类馅的包子。小时候,因为家里人多,母亲要蒸一大拢(直径1.5米,身0.5米的竹笼)够吃两个月的年馍,我们技术不行,再加上母亲怜惜儿女,我们就打打下手,烧烧火,收收馍。母亲往往要从早上5点多忙到晚上11点,我们早进入了梦乡,母亲还在收拾着。那时候矮小、精干的母亲在我心里是万能的、压不跨的.…….

  过年最高兴的是可以穿新衣。母亲常常在年集时买下适合我们穿的布料,自己提前裁好,然后由幼小的我们拿着裁好的布料到大队裁缝铺排队锁边。年底的裁缝铺生意特别好,三台机器不停的运转着,排队等候的小孩子们在一边戏耍着、打闹着,一派喜气洋洋。回家后,母亲抽空将新衣缝制好,我试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母亲多次督促才不情愿的脱下来,那时候,真的希望明天就过年,那种迫不及待盼望过年的心情现在仍记得。到了除夕的晚上,在我们再三的烦扰下,母亲提早从柜中将我们的新衣取出,帮我们在棉袄上套好,暖在被窝中。我最喜欢初一早上从被窝中拉出暖烘烘新衣时的那种感觉……

  初一清早,哥哥着急放鞭炮,我着急满村捡没响的哑炮。等到中午的时候,小伙伴们聚到一堆,拿出各自捡拾的哑炮,一圈一圈的拆掉炮纸,将中间的炸药小心的倒成一堆放在一块凸起的石头上,再找一块瓦片,使劲快速地用凸起的一面去蹭堆好的炸药,噗嗤一声,有火光及淡淡的炸药味弥漫在空气中,心里感觉特别舒坦……

  现在的生活是一日比一日好,天天像过年。看上哪件新衣服,随买随穿;爱吃什么,随买随吃。但是,却越来越惧过年,不仅仅是又年长了一岁,更惧的是与父母相聚的日子会越来越少……

春节的随笔3

  2月7日晚上,我度过了20xx年春晚,我和家人一起观看了春节联欢晚会。

  春晚的节目非常精彩。一开始,各民族的演员们身着绚丽的服装,跳着民族舞,一起登上舞台。顿时,五彩斑斓的.颜色聚满了春晚的舞台,观众们齐声叫好。

  第一个小品是冯巩徐等人演的《快乐老爸》,具体讲的是冯巩徐做了一件好事,他把自己的失狗找回来,但是,别人都以为那是阿姨的失狗,他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最后,他儿子坦白了真相,因为他把阿姨的失狗找回来,人们才相信他。这个小品说明了做好人容易被误解。

  还有一个小品我很喜欢,这个小品是《放心吧》,说的是老孙帮了一位觉得身体不适的老伯伯 ,老伯伯叫老孙打电话给他的儿子,但他的儿子在电话中说老孙是向他行骗……

  最后,他的儿子亲临老孙面前,当面道歉。表演时语言诙谐幽默,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又看了一会,我便和爸爸回家睡了。20xx年春晚真精彩啊!

  我最喜欢的节目是20xx年春晚!

春节的随笔4

  又是一年的春节,没有了小时候的那种期盼过年的心情了,可以吃好吃的,可以穿新衣服,可以拿压岁钱。

  今年是我在异乡过的第四个年了,在外边感觉不到一丝过年的气氛,要不是看到窗外边漫天绚丽的烟花和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我真的不知道今天是过年,时间在变,我也在变,慢慢的变得少去了过去的'那种稚嫩的表情动作,但是初衷还在,一直没变。

  我们家有五口人,爸爸妈妈和两个姐姐,我最小,小时候就被他们宠着,一直任意妄为,过去的种种不听话,顶撞家人,现在想想很后悔当初的所作所为,让家人为我操碎了心,那时候他们的教导我一直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从来不当回事,直到现在的处处碰壁,我才变的乖巧些,知道他们说的话都是为了我,我当时有怨恨过他们,但是过后我还是把这些都抛到脑后,我爱我的家人,不想记恨他们。也不可能记恨他们。

  今年的春节我和我妈妈还有几位朋友在爷爷家过的 ,没有了前两年春节时的伤感,也没有像以往一样大年三十晚上一个人出去站在天桥上看着漫天绚丽的烟花哭泣,不过心里还有丝丝忧伤,因为我的家人们没有能坐在一张桌子上吃团圆饭,这样的春节有十余年了,希望20xx年的今天我们一家人可以一起围在一张桌子上吃团圆饭。

  吃完团圆饭后看了会春晚,心里边惦记着在家里的爸爸,和已经 为人父母的两个姐姐,给他们按个打了个电话,听到电话那头爸爸沙哑的声音略带点伤感,我心里很难受,说了会话,就挂掉电话,然后给叔叔打电话又问了爸爸的情况,叔叔说他们刚吃完饭正在看春晚,说爸爸喝的有点多,我想当理解爸爸今天的心情,没事,明年我上班了我一定让一家人要在一起过年。

  今天,一个很有意义的节日,借这个机会,我给我以前的两位班主任和两位帮助我太多的老师也按个点了个电话,他们说话还像以前给我带班的时候,句句话中都带着鼓励和关心,给我说一些宽心的话,谢谢你们,还有就是冉姐老师,今天我是第一次过节给你打电话,以前都是发信息,我害怕我毕业后某种感觉会变,准备了好久才打通电话跟你拜年说声春节快乐,害怕你又说我不会说话,惹你生气,哈哈 ,这些都是开玩笑的,等开学了有时间了一定要和你打麻将,要赢你的钱买好吃的。但愿你今晚不会输的太多。

  最后,谢谢打电话发信息给我拜年的同学朋友,虽然我没有回复你们的短信,因为我觉得我们的关系不会因为不回你们信息而变得陌生。希望可爱的你们来年事事顺心,工作顺利,春节快乐!

春节的随笔5

  小时候住在乡村,最美的念想便是过年了。临近除夕那几天,是最忙碌的时候,大人们忙着蒸馒头、炸果子、洗菜煮肉、布置家居,孩子们忙着添柴、砍柏树枝、试穿新衣。

  除夕那天,家家更是张灯结彩,大人们燃上香烛,把最好的食品摆上供桌,虔诚叩头祭拜灶王爷及天地诸神。夜晚,燃起柏树枝,在噼噼啪啪的脆响中熬夜守岁,往往还未到夜半时分,我们这些孩子就撑不下去了,个个偎着大人打起呼噜。

  到了初一,天刚放亮,各家各户的爆竹声未及停息,成群结队的孩子们便蜂拥而至,争相捡拾那些未燃的鞭炮。爆竹过后,便有穿戴一新的孩子们端着饺子、点心跟随大人给乡邻拜年。每到有老人的家庭,孩子们便在大人的指点下恭恭敬敬地为老人磕上一个响头,除了表示尊老,还有一层添福添寿的意思。村子里老人健在的家庭,是拜年者最多的地方,春节那天往往能收到很多点心和罐头,而慈祥的老人们总会拿出其中一部分,分给随行的孩子们,偶尔还会给个几毛钱的红包。如此,孩子们常会乐颠颠地前往。

  初一过后,各家各户便开始走亲访友,大包小包、肩挑手提的,山道上随处可见走亲戚的人群,相熟的打着招呼,询问着彼此的状况,一问一答中透着关切、拉近着距离。在我们老家,走亲戚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初二、初三多是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成家的孩子拜望舅父的时间,这两天,若有特殊原因不能前往,老人们便会在门前不停地翘首观望,猜测着、担忧着,直至见到亲人面,那颗悬着的心才能安然。初四以后多是其他亲戚走动的时间。

  走完亲戚,便临近元宵节了。人口多的村子常会组织起玩社火的队伍,人们涂上浓浓的油彩,穿上鲜艳的'戏服,踩高跷、扭秧歌、舞狮子、划旱船,演艺人员都很卖力,常逗引得观众捧腹不止。

  有几年春节,村里还有戏曲演出,在露天的戏台上、刺骨的寒风里,演员们唱念做打一丝不苟。《四郎探母》《卷席筒》《铡美案》《三子争父》《包公辞朝》……婉转的戏文,无不诠释着正义、弘扬着良善,小时候关于善恶美丑的概念大约就是从那时候的戏文中获知的吧,以至于多年后的今天,那场景还清晰地定格在记忆深处。

春节的随笔6

  斗转星移,又是一个新的春天。

  尽管人类的脚步已经无数次跨越春天的门槛,又在各种表情中送走暖熙的春风,但这个春天不一样。

  这个新世纪之后的第11个春天,一进入历史的日子便变得无比平庸,我伫立在编辑室的阳台上,情怀激荡,澎湃不已,这个春天不一样。

  阳光打在我的脸上,这个春天不一样。跨入新春的门槛,标志着迈进新世纪已经整整十个年头了。在这第11个春天到来之际,我变得格外抒情;在温柔缱绻的清晨,我的心灵感受着北方独特的温暖,饱含激情,对美好的事物无比向往;南方的树叶尽管已在树枝上展露新芽,可北方的树叶尚在孕育与等待之中酝酿,就像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希翼与祝福,准备迎接着第一缕明媚的春光。

  20xx年春天的`阳光打在我的脸上,新年的开始与新春的到来总是如影相随,数着桌上一页页正在减去的日历,能打动人心的或许就是——你我发自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轻易让人感动,除了怀着希望、前进的步伐……

春节的随笔7

  有一段时间没写日志了,春节期间人也变得懒惰了。但想来想去,还是得不断地和自己做斗争才行。这听起来是有点严肃,可是不严肃也不行啊!脑子也会生锈的!所谓的“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写手生”是很有道理的。写东西不只是一种爱好,也是为了防止大脑变得迟钝嘛!本博主本来就脑子笨,再一迟钝,就离植物人不远了。呵呵……开个玩笑!今天绍兴是阴天,闲着没事,有许多感想,却又无从写起。我发现想什么而达不到才是痛苦产生的真正根源。如果根本不曾去想,也就没有痛苦产生的根源了。人有时还真是自找苦吃,该想的.也想,不该想也要想。要掌握好该与不该这个“度”也实在是不容易!既然想了,就努力去实现吧!不管遇到多大的难处,必须去克服才是。就是吃点苦头,受点磨难,也是有必要的,我可不想梦中千万里,醒来还坐床上。

  再说说前面提到的“斗争”一词,其实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斗争。当刚刚从梦中醒来,一睁开眼,斗争就开始了:是马上起床还是再睡一会儿?好歹起来了,定好的锻炼计划又不想执行了,又要开始斗争了。就连吃饭这样天大的好事有时也因为没胃口也是需要斗争的。吃完饭就得要去上班工作了,这需要斗争的地方就更加多得数不过来了。毛主席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与穷。”那我们就来斗一斗,找一找其乐无穷的感觉吧!

春节的随笔8

  年三十和家人一起“守岁”熬福,到半夜才睡下。大年初一的早上,六点多就被小侄女叫醒,原来是喊我女儿去“抓包”。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不同地区的风俗还是有些不同的。小侄女说“抓包”就是新年第一天大清早就去给邻居家拜年,然后邻居们就会把提前准备好的糖果分给去拜年的孩子们。女儿也兴奋地爬起来,自己穿戴整齐,带着姐姐帮她准备的袋子加入到“抓包”的“大军”冲出家门。大概一个多小时后,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战利品”向大人们炫耀自己抓了多少“包”。虽然只是糖果,但是却让人感受到孩子们的幸福和快乐。看着他们七嘴八舌地介绍着都有什么糖果,是哪个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给的,我也跟着幸福起来,抓包其实抓的是幸福啊,农村老家过年的一些习俗一直保留着,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

  当然城市的“年”就过得没意思了吗?也不尽然。虽然因为雾霾影响,河南已经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没有了鞭炮声的郑州显得格外安静,但是周边的庙会却热闹非凡。在年初大家都走亲访友之后,我们迎来了xxxx年的新年休闲时光,又该做些什么呢?听说很多庙会不错,全家人就开始了说走就走的旅行,一起去开封万岁山。

  虽然初七都已经立春了,但早上起来还是冷飕飕的。拖家带口总要考虑大到小孩子们的感受,于是饱餐过早饭后,我们十点出发一路东行,将近两个小时来到了开封万岁山。正门口布置了红黄相间祥云图案的大门,给人一种喜庆的感觉。往里走不远就能看见大门。买过票后赶紧去看节目。刚走进大门正好赶上极限飞车的表演,两名外国友人高难度的飞车技巧让在场的观众不停发出“哇哇”的赞叹声和响起阵阵掌声,接着是“关公出征”,表演者穿着戏曲的衣服,画着彩妆,在锣鼓声中步入舞台,曼妙的身姿吸引着观众驻足观看,有的观众拿出手中相机不停拍照,有的观众则爬到旁边的假山上将全景尽收眼底。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们来到了一个大舞台正在表演“草帽”杂技,几个年龄不大的孩子在这样的寒冬里穿着单薄的衣服为人们表演节目,为这份敬业感动,更心疼这些花一样年纪的孩子生活的不易。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一条小路上,耳边传来阵阵鼓声,走近一看,原来这条小路的路边立着几架鼓,有爱情鼓、桃花鼓等等,都饱含着美好的心愿,凡是经过的游客都忍不住驻足、排队,敲上几下,祝愿自己为新的一年有新的开始。在道路两旁还有一些特色工艺品展出,还有孩子们喜欢的冰糖葫芦、琉璃脆、吹糖人等小吃。

  庙会中最值得一看的莫过于沙场城寨里的大型实战表演《三打祝家庄》,它以攻城、马战、烟火、爆破为演出特色,全景式地展现了大宋武侠的'豪情。马战中表演者时而站立马背、时而侧身藏于马身、时而几人骑马并排飞驰,骑马的技术让人不禁为之鼓掌,而烟火、爆破等特效也让人再次感受只能在电视中看到的武打场景。除了表演马术,连一兵一卒在对战中的表演都很到位,演员们的敬业精神让我肃然起敬。最后六点十分夜幕降临,暮色中观看了有名的“铁打花”表演。

  一下午的游览,让孩子们有些累,于是我们驱车回家,临走时,旁边的翰园大庙会灯光闪烁,正要给游客们再次带来一场流光溢彩的视觉盛宴吧。

  家乡的“年”和城市的“年”处处被浓浓“年味儿”包围着,人们被幸福包围着,希望在新的一年,这种幸福继续延续。

春节的随笔9

  春节,俗称:年。中国人最传统的节日。

  傍晚,家家户户都开始亮起了灯,鞭炮声渐渐开始响起。终于又到了这一年的结束。唉……又老了一岁。

  到了晚八点,天空便成了烟火的世界,仿佛约好了一般,每家每户都同时点燃了礼花。夜空中一瞬间便成了烟花的海洋。夜,就这样黯淡了下去。

  春晚开始了,好吧,这好像成了我们的一种习俗,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包着饺子,看着春晚,说不出的和谐感。

  话说今年的春晚可真是精彩,我最喜欢的相声小品,爆笑连连,果真没让我失望。若是时间再长一些,那真真是极好的。

  也许还有很多人,还没有回家吧,也许远在台湾的舅爷爷又在想念家乡吧。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在这样一个节日里,我们的心都在一起了。我面对着万家灯火,微微一笑。

  我们这一生,都在回家的路上。

  “……3、2、1。新年快乐!”随着主持人的.倒计时,新年还是款款而来。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新的一年,出发了。

春节的随笔10

  春节,这个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是老百姓生活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应该是一年中最气洋洋的日子。然而,事与愿违,不少人每逢这时,反而心情烦躁、愁眉不展;要么异常忙碌、身心俱疲;要么无事可做、长吁短叹;平常好好的夫妻却莫名其妙地为一些小事反目、爆发家庭大战……心理专家说这是患上了“节日心理失调症”,把新年伊始的“祥和之日”变成了“烦恼日”。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的烦恼呢?罪魁在于节日压力。

  烦恼的故事一:除夕夜到底去谁家

  在济南市某国有银行工作的梦子是新疆人,20xx年刚和老家在临沂张泌结婚,双方都是独生子女,春节没到呢,两个人就因为去谁家过年闹起了别扭,梦子告诉记者,她和丈夫为去谁家过年的事,已经三天没有说话了。梦子坚持要回新疆过年,毕竟,自己的家远,一年都没有回去过了,而丈夫的家离济南比较近,周末的时候已经陪丈夫回家两次了;而李刚则认为,自己刚结婚,按照山东的规矩,妻子应该跟自己回家过年,否则,亲戚和朋友会笑话他的父母。

  心理专家:很多夫妻平时感情恩爱,相安无事。可一到春节,就会为除夕夜去谁家而吵个不停。让很多男士一到过年就心有余悸。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表层原因是过节事情太多,除了家务事一大堆,又要应酬众多亲朋好友,沉重的人际压力使得夫妻心情烦躁,情绪紧张,从而转化为家庭压力,引发家庭争端。深层原因在于夫妻联盟不稳定,夫妻间的相互支持不充分。略显脆弱的关系虽然能应付平常生活,但在应急性生活事件下,就应对不足了。

  消解办法:争执的原因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见。如果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理解对方,就不会有“必须按我说的做!”的冲突。只要不是大的原则性问题,不如主动示弱:我听你的!于是化干戈为玉帛。

  烦恼的故事二:聚会喝醉真难受

  在济南市某公司做业务工作的杨峰最担心的就是喝酒,也许自己是天生的对酒精过敏,一杯酒,就有可能让自己难受好几天。刚才经理告诉他,节前为了答谢客户,几乎每天晚上都安排了应酬,这就意味着,春节前这几天都得在这种难受中度过。再想想春节假期里亲朋好友的聚会,好多酒场还在等着他参加,他的心情就非常沉重。

  心理专家:其实,就传统意义上说,春节的`确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日子。只不过,“过犹不及”。因为每个人既有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有独处、保留个人空间的需要。过于频繁、过度亲近的人际接触,反而会带给人压迫感。何况那种带有功利性的聚会,就完全不是感情的交流,而是一种吃力的工作了。

  消解办法:首先确定哪些聚会是自己应该参加,哪些人是自己必须联络的。除此以外,拒绝不必要的吃喝,留更多的时间给家庭。

  烦恼的故事三:过于清闲也是一种压力

  节日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难得的放松机会。可是对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张松来说,无异于一场“折磨”。他习惯了朝九晚五、整天在职场打拼,节日就意味着无所事事、无聊、空虚。紧张的生活节奏突然慢下来,就好像一直在深海潜水的人突然回到岸上,对无压力的环境反倒不能适应,原来“闲”也是一种压力啊。

  心理专家:其实,空虚压力的产生不只是生活习惯的改变、不能适应的问题,还有自我价值感、对生存意义的认识有关。一些“攫取类”性格的人,只有在自己做了什么或拥有什么后,才会有自我肯定,产生幸福满足感,否则就会感到“生存焦虑”,也就是没有对象、没有原因的焦虑不安。

  消解办法:古人说:花不可无蝶,山不可无泉,石不可无苔,水不可无藻,乔木不可无藤萝,人不可无癖。癖就是爱好,没有爱好的人总会感到空虚。爱好给生活增添了情趣,也疏导了心理压力。春节期间可以合理地安排时间,也可以好好地放松一下,听听音乐或者喝杯咖啡都是不错的选择。

  烦恼的故事四:春节,别人休息我充电

  春节期间还有一类“头悬梁、锥刺股”人士,今年就要毕业的王晓梅就是属于这一类的人,为了能给自己就业添把柴,她已经计划把七天的长假安排成一个突击学习周。想到即将到来的假日里,得每天抱着书本来回奔波,虽然精神上得到愉悦,可身体实在吃不消啊。

  心理专家:在现代充满竞争的高科技社会,学习是终生的。但是完美性格的人容易把事情推到极端:他们非常律己,严格执行学习计划,不给自己留一点喘息的时间。像绷得太紧的弦,却不懂得松弛有致。

  消解办法:“强迫性的进取”有些病态。学习之余,不妨留点时间,放一段轻松的音乐,随着音乐闭目想象高山草原、沙滩海水等愉悦的场景,松弛绷紧的植物神经。

春节的随笔11

  随着日历一页页的翻过,20xx年转眼已来到到,原本还没有春节的概念,可今天早上在公交车上,邻座一位大妈正在电话里说到:“知道了,你回来的时候什么也不要带,只要你能早点回来过年就行了,现在过年和以前不一样了,不用储存那么多东西,想吃什么到超市里转一圈就行了,特别的方便……”,听着大妈在电话里的叮嘱,不经意间想起了我小时候过春节的情形。

  记得小时候,已进入腊月,村里的年味就慢慢的开始了。从腊月初八开始,家家户户都要腌制腊八菜,据说只有这天腌制的腊八菜味道纯正,吃起来脆嫩清爽。

  在村子里只要进入腊月二十三后,就相当于进入了春节,大人们从二十三就开始扫房子、磨豆腐、杀猪肉、蒸馒头、购年货,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而我们小孩子,自放了寒假后,在家长的催促下早早的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就是玩。

  那时候村子里比较冷,不像现在,屋里有空调、暖气,那时候的孩子也就不知道个冷。每天吃过早饭后,把四角(用废书纸叠成的)往棉裤兜里一装,一上午不再着家的,一直玩到大中午让家里人在大街上喊半天后才恋恋不舍的回家吃饭。虽然,手和脸被冻得红彤彤的,甚至手都被冻的裂了口,但还是喜欢在空旷的野外疯耍,一点也不觉得冷。

  到1988年左右,电视机刚刚普及到平常的百姓家,大多数都是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一共有3个频道,电视节目少的可怜,即便如此,也是每天晚上围在电视机前把电视看的没有台了再睡觉,反正第二天不用上课。每次看完精彩的电视节目后,小孩子们第二天就会聚到一起讨论剧情中谁是好的,谁的功夫有多厉害,甚至还会痴迷的去崇拜。

  稍大一点的孩子,有时也会帮助家里人干点活。那时候家里用电还不是很方便,过年村里人要做年糕,小孩子为了能早点吃上一口年糕,都要被“征用”来推石碾子。

  石碾子就是在一块大圆形的石磨盘上竖着一根木桩子,桩子上套着一个木框,框内框着一块石磙子,框着石磙子的木框上有一根长长的横杠子,人们就推着横杠子让石磙子在磨盘上生硬的转动。空推石磙子还容易,可在磨盘上放上要推的食物后,推起来要有一个劲。

  小孩子为了吃上年糕也是蛮拼的,大人将黍子倒在磨盘后,小孩子用力推着石磙子转圈,大人拿着扫帚和铲子跟着石磙子一边扫,一边从石磙子上向下清理粘在上面的面饼。经过多次的反复碾压,黍子慢慢的变成粉状后才算完成。

  做完年糕后,大人们一系列的炸丸子、请神圣(年画)、炒花生、写对联等事项就按部就班的开始了,而小孩子们则每天围着电视看个不停,大人们有时不高兴了就把电视给关了不让看。于是,小孩子们就每天东家串、西家跑的无所事事。

  到了小年那天,小孩子们是玩的最高兴了。大人们要包中午的饺子外,就剩下午把院子彻底清扫一遍后挂灯笼、贴对联,这时大人们把家里藏的过年时要用的鞭炮拿出来晾晒。然后给小孩子们一些“大地红”小鞭或者是用纸包装的.“甩炮”。女孩子们则比较乖巧一些,呆在家里跟着奶奶学剪窗花。

  有了玩的“大地红”小鞭和“甩炮”后,小孩子们就更加的疯狂了,把家人给的小鞭拆撒了,装在棉裤兜里,一个一个的用火柴点燃小鞭放,胆子大的孩子会用手拿着小鞭的底端部分燃放,但也有被小鞭炸伤手的。胆小的孩子一般都会将小鞭插在墙的缝隙里用长长的香(供奉神圣用的)来点燃小鞭,点着小鞭的引线后赶紧的远离,并用手捂着耳朵等小鞭炸响。调皮的孩子为了玩出花样是变着法的放小鞭,有时他们将小鞭插在过街的拐弯处,等有人经过时,将准备好的小鞭点燃,快速的跑到隐蔽处观看小鞭炸响后吓得路人一大跳的样子。更甚者会将“摔炮”装在裤兜里,跟随在骑自行车人后面,趁其不备将“甩炮”掏出用力的向脚下一甩,吓得骑自行车的人赶紧下来查看自行车那个轱辘爆胎了,这时小孩子怕挨揍,就赶快的向相反的方向逃离。还有调皮的孩子会将小鞭插在路边的牛粪上或雪堆里,路人从此经过时,小鞭也正好炸响,结果是被炸开的牛粪和雪堆弄得行人一身脏兮兮的东西。然后,这些孩子就会跑到没有人的角落里大笑老半天。

  要说过年最开心、最热闹的莫过于大年初一,那时候大街上还没有路灯,小孩子们早早的起床后,点上大人们给糊的小灯笼,去找本家的长辈们去拜年,只要是到了长辈家里,嘴上都会说一句给您磕头了,其实磕头不磕头,长辈们都会给上几块钱或者是一些瓜子、糖,哄得小孩子们特别的高兴。

  过了大年初一,都开始去拜年走亲戚,一般初二那天要去姥姥家,到了姥姥家,舅舅、姨姨们都会给压岁钱,不管多少,躲到角落里偷偷的去数钱,然后和小伙伴炫耀。回家后舍不得花,交给大人们替自己保存着。

  过了初六基本上亲戚也都走完了,大人们没事干就会聚到一起打打扑克,喝喝茶。而小孩子们还有没写完作业的,就被困在家里磨洋工。一吃过中午饭,村里大队部的锣鼓就会“咚咚呛”的响起来,那场景既热闹有壮观,一直会持续到正月十五。

  正月十六晚上,家家户户都有烤百灵火的风俗(也叫去杂病),吃过晚饭后人们会把家里用旧了、坏了的低价值可燃杂物,比如锅帽、炕席、簸箕、篦子等物品拿在自家的门前,用柏树上叶子(柏灵)引燃。一家人围着火堆在旁边伸手或伸脚烤一下,然后向里面放一块馒头,等火熄了再找出来分着吃,寓意着去除身上的各种疾病,杂物燃烧完后,家人们在睡觉前用工具将燃烧完的灰围着门口撒成半圆形,把家门封住。

  正月十七的早上,家家户户还要从家里往外拉蝎子、蚰蜒,拉蝎子、蚰蜒就是用黄草纸捆绑在一根芝麻秸秆上,点着后从家里的角角落落转一圈,一边转一边嘴里念叨着“蝎子、蚰蜒跟我走”,然后从家里一直念叨着走到村外边,把燃着的黄草纸扔出去,这寓意着家里一年没有蝎子和蚰蜒。

  过了正月十七,这个年也就算结束了,小孩子们也就该开学上课了,而大人们则又要为一家子人的生计忙活开来。

  现如今村子里的孩子和以前我小时候完全不同了,过去的年味随着现在的生活水平发展变淡了许多。有些传统的年文化伴着时代的变迁已成为了历史,留给我们这些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度初的人来说,春节已成为童年记忆里最有乐趣的往事了。

春节的随笔12

  小时候盼过年,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过年那几天爸爸妈妈又不再批评做错事。真好。

  那时候的年是从腊月就开始了的。农村的旧习是要给大人孩子做新衣服,妈妈是我们堡子唯一的裁缝,就是连裁剪带缝纫的。一进入腊月,张家王家李家的舅妈啊,婶子啊就扛了一匹蓝卡其布,家织布什么的,领了大大小小四五个儿女,到我家来,让妈妈照着她儿女的身量给裁剪,没在家的就拿件旧衣,由妈妈凭经验给放点尺寸,至于缝纫则是要妈妈利用晚上点油灯去完成。我很多年都不理解,为什么白给他们干活,现在想想,那也许就是农村人的淳朴与善良吧。

  到了腊八,则是照例要吃黄米饭的,粘下巴。小年那天祭灶,爸爸早早请了一张灶王爷,在灶坑点着,嘴里念念有词,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之类的,又对着年龄尚幼的我和三姐说,小年了,说话要注意,不然就得熟皮子。二十四扫房,则要麻烦些,把棚顶柜底的陈年积灰清除净,又要彩棚,就是用窝纸糊棚,我们小的负责刷浆子,递纸,哥哥姐姐糊纸,往往要干一整天,晚上有时加班,妈妈就会在九·十点钟加一顿夜宵,就是一碗大米粥,加了碱的,一碗咸菜,大家抢着,那是我这辈子吃过最香的好吃的。二十五做豆腐,一大早妈妈会起早推磨,纳渣,煮浆,点卤,装包,压包。等到大豆腐出来时,妈妈就会分成豆腐块,留足一顿吃的,余下的冻成冻豆腐,炖海带可以吃很久呢。二十六买肉一般不是这样,一般都是阳历年杀猪,妈妈做成冻肉或是腊肉,留到年下吃。二七二八,发面杀鸡,蒸馒头,炸供,,二九,一大早,妈妈就吆喝着孩子们把衣服换下来,整整洗一天,要在三十中午之前晾干,收起来,迎接祖宗回家过年。

  除夕这天,早早的起床,吃点饭,妈妈就忙着中午这顿饭。要捞一大锅米饭,是捞,捞钱的意思。菜照例是一大桌子,以前困难的时候,白菜豆腐土豆皆可入席,鱼肉不可少,排骨猪爪,满满的一桌子菜,满满的挤一桌子孩子,早饭后,爸爸就到离家好远的茔地烧几张纸,迎接祖宗回家过年,回到大门口爸爸会放一挂谷草节,妈妈听到,会说,你爸请客回来了,快开门,爸爸煞有介事的给挂着的家谱点上香,敬祖宗的照例是五碗菜,五碗饭。讲究的是高供。敬三杯酒,三拜三磕的,点上蜡烛。然后坐到饭桌上,孩子们才敢动筷子。一顿风卷残云,平时严肃的爸爸也会把我抱在身边,有时溺爱的对我说,喝点,我本嫌酒辣,但是这是特权,哥哥姐姐只能看着,所以忍着辣,喝一小口,爸爸哈哈笑着,气氛很轻松的样子。我很享受。

  吃过午饭,妈妈就准备年夜饭这才是最隆重的,要有水饺,和一桌子菜。包饺子很隆重的样子,妈妈不准我和三姐包饺子,伸手也只能摁剂子,摆饺子,讲究方方正正。要一排排的不是一圈圈的。每次包好几盖帘。包好就可以玩扑克,看大人下象棋,爸爸也打麻将,那时麻将是很奢侈的游戏,我们村只有老李大爷,老程大叔,老关七舅,老李七舅和爸爸五个人会玩,一般不带别人,当然过年吗,不上别人家去,所以三十是不打麻将的。到了十点钟,妈妈开始烧水,用大铁锅,准备菜,煮饺子。大姐帮厨,二姐负责打水,督促我们换新衣服,新袜子,洗脸,梳头,抹上新买的雪花膏。爸爸带着大哥二哥三哥,树灯笼杆子,挂灯笼,天黑了就点上蜡烛,哥哥们负责及时更换燃尽的蜡烛,风大的时候还要照看火。后来有了电,就用电灯了。到了十一点五十左右菜陆续端上桌,饺子则要在十二点捞起。爸爸领着我们到前地,放两个二踢脚,小鞭和炽花则大家放,一般在家就都握在手里了,一通绚烂过后,大家跟着爸爸往回走,嘴里喊着过年喽,接财神喽。路上有事先放好的杏条,我们一边走,一边捡,嘴里念着,捡杏财喽。

  到家,把杏财放好,孩子们就给老祖宗磕头,给爸爸妈妈拜年,也是磕头,妈妈将近十二点捞起煮好的元宝,给孩子分岁,就是压岁钱,然后开饭,这顿饭要从十二点前开始吃到十二点后,取一餐吃两载,年头吃到年尾之意。吃过饭,爸爸就带着孩子们去给爷爷拜年,妈妈在家照看,到了爷爷家大门口,爸爸点着一挂鞭,爷爷听到,也出来在门口放一挂鞭,接我们的意思,爸爸才领我们往里走,爷爷家是四合院,从大门到房门是一段甬路,那一段进深在幼时的我看来,很长,很长,爷爷是不出来的.,只站在正房门口,手里拿着蜡烛,打发叔叔们跑出来,引我们进去,直到听到爷爷的声音,大家纷纷磕头的磕头,行礼的行礼,一番纷乱后,来到堂屋,也就是爷爷家供祖宗的地方,又是一同磕头,然后才坐下来,吃点糖啊什么的,往回走时,我和姐姐们回家,爸爸则带着儿子们到别的叔伯家拜年,等我回到家,叔伯家的哥哥们已经在我家了,一般我家除夕夜是通宵守岁,大人们吸着旱烟,唠着家常,孩子们吃着瓜子,冻梨,打着扑克,我往往熬不到天亮,就挤在哪个炕边,睡着了。

  初一早,初三早,初五早照例吃水饺,吃完初五的饺子,爸爸又对我说,年已经过完了,以后犯错误,就是找打了。正月十五闹花灯,二十五添仓,二月二龙抬头,耍龙灯,跑旱船,滚冰,看二人转,剪龙头,挂龙尾,吃完仅剩的猪头肉,年可就真的过完了。

春节的随笔13

  过年了,过年了,终于过年了!我高兴地喊着:“我又长了一岁,我十一岁了。”

  一大早,全家就开始忙上了,爷爷在一旁监督。我和爸爸贴对联,这对子写得真好“财源滚滚来,年年发大财”。如今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爷爷也年轻了好几岁呢!

  过年了,妈妈要包好多的饺子,有酸菜猪肉馅的,有韭菜鸡蛋馅的',有牛肉萝卜馅的……新年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好吃的,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盼望着零点钟声的敲响。10点左右,家家户户燃起了烟花炮竹,火熊熊的燃烧起来了,饺子下锅了,我们要围着火堆绕几圈,听爷爷说这样就不会生病,可以去去晦气。

  热乎乎的饺子上桌了,刚刚热好的菜端上来了,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了,爷爷、奶奶乐得合不拢嘴,我们把祝福送给他们。

  和妈妈收拾完以后,我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我希望下一年马上来到,因为我想再长一岁。

春节的随笔14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童年时急切盼望年到来的那种心情,尽乎是一点儿也没有了,心和年龄似乎都跟不上”年”的脚步了。日出日落还是那样循规蹈矩,按着自然的变化在轮回着。儿时过年没有太多的奢望,几颗糖果,几粒花生米,几毛钱的压岁钱,几个小鞭炮儿就很知足了。母亲在油灯下,一针一线地为儿女缝制新衣服。那时的生活条件很差,用小爬犁拉冰化水过年,河沟里挖些白土粉刷房子,晚上就两小时的供电,农村根本就没电,很多过年的准备工作,都是在黑灯瞎火里进行的.。不象现在的楼房,长明电长流水,过年的很多商品超市商场和网上琳琅满目,什么都可以买得到不用发愁。儿时喜欢过年,在过年中无忧无虑,和几个小伙伴儿挨家挨户串门拜年。小时候过年是心里盼望已久的心事,心里一直都是喜滋滋的,体会不到父母的艰辛和家境的贫寒。

  成家后,特别的害怕过年,整个的”年”都是用钱打发走的。临近年前,需要去采购很多东西,那时的物质匮乏,一些好的烟和酒都要托关系去买。单位的同事,学生时代的同学以及哥们朋友,都要热情招待;孩子们的新衣服,压岁钱,都需要一一打点;还要为长辈们送礼,那年头钱就像罗锅上树前(钱)紧,仅有的一点儿工资,掰两半儿也不够花的。

  古人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苍凉之语,人到了”知非之年”后,也盼望过年,但这种盼望和儿时以及青年时代是大不一样了。现在的过年就像歌中所唱的那样:”不求儿女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能见到儿女和儿孙们在一起过个年,就是最大的愿望和幸福。

  每年的”年”都在不紧不慢中向我们走来,可一切都在路途上奔波回家过年的人,是那样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个”年”有多少期盼多少等待,牵动着华夏大地的心脏?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节日,而是一个荡气回肠的民族团圆、祖国团圆的大年,有了”年”的精髓和血脉支撑,我们中华民族能不更加的伟大和繁荣强盛吗!?

  爆竹声声除旧岁,雄鸡高唱一家亲,中华儿女俱欢颜。

春节的随笔15

  明天就是除夕了。我在昏暗夕阳的照耀下,幽幽地叹了一口气。“以往春节的那份兴高采烈,可能不会再来了”我想往年春节,我总是一付眉飞色舞的神情。在爆竹与烟花声此起彼伏的除夕夜里,我总是激动得难以入眠。一夜末眠的我,第二天就随着爸爸妈妈去拜年。跌跌撞撞的我在亲人们的包围下收获了许多的红包。片刻之后,我就与弟弟一起越过了呼唤我们吃饭的包围圈,一路蹦蹦跳跳地直奔玩具店。烟花、爆竹、彩蛋、玩具卡牌、玻璃珠……虽然这些不坚固的小玩意一下就会被我们搞到支离破碎,但片刻的欢乐也会令我们感到物有所值。

  在大年初一后的几个夜晚,一切都是如此的热闹非凡却又安静祥和。我与弟弟、妹妹还有哥哥会相约在大伯家附近的一个活动中心里,把自己所集的所有烟花在此燃放。烟花在黑夜中的绽放是如此的美丽动人,就如同一道道仙光在随着你的手臂舞动。低处的'小烟花衬着不远处高空爆炸的烟花,显得十分的空灵,有一种说不出口的美感。色彩斑斓的火光把夜空照亮,几朵低矮的云也在光亮中原形毕露。这情景似乎在我某一个深入的梦境中出现过,着实令人暇想万分……而如今,这个杂陈着我童年记忆与幻想的活动中心,早以被房地产开发商给征用了,剩下的只有一片“不准无关人员出入”的荒地。小时候过年,最盼望的事不过是与小伙伴们一起玩电脑游戏罢了。当时我家里管得严,在家我根本就摸不得电脑,所以对那些五花八门的电脑游戏十分的渴望。只有过年,我才能大大方方地与小伙伴们一起玩电脑。一个不大的空间,却充斥着大伙儿的欢笑。如今,电脑依然是摆在那个角落,但人却再也不是那群吵吵嚷嚷、天真无邪的熊孩子了。

  这春节,我对它虽然有失望与厌恶,但在一年的大部分时光里,我对它都是怀着一丝丝期盼的。每当我身心放松、平静下来时,眼前都会出现一幅画:在萤火虫温暖金光笼罩下的一座古色古香的寺庙里,新年的钟声沉沉地敲响。那钟声古老而又凝重,却不失一丝温情。寺庙旁爆竹声声响,爆竹刺耳的声音杂着人们团聚时的声声祝福,一派祥和。每每想到这里时,心里都会感到十分的愉悦与舒服,一种说不出的畅快感……这不就是对春节赤xx的期盼吗?它一直深藏在我的心底,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

  我们对春节的情感,这份美好的意境,就是我们对团聚的渴望,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眷恋!

【春节的随笔】相关文章:

春节的随笔12-11

春节随笔作文06-17

过春节的随笔01-26

节日随笔:春节01-31

关于春节的随笔01-30

我的春节随笔01-31

春节的小学随笔11-19

春节见闻随笔11-20

有关春节的随笔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