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

时间:2024-07-18 10:17:32 应急预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疾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时会突发一些不在预期的事故,为了避免事情更糟,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编制应急预案。那么应当如何编制应急预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疾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疾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

疾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1

  疾病控制中心一词来自美国主管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的业务机构,现更名为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目前,我国已建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相应的分支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由政府举办的实施部级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范畴

  1.1实施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

  1.2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性疾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趋势;

  1.3开展对传染性疾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

  1.4开展传染性疾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

  1.5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

  1.6开展传染性疾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

  2.传染性疾病类别

  传染性疾病就是我们常说的传染病,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它是由病原w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最常见的如流行性感冒、乙肝、细菌性痢疾、流脑、结核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等。它有一下这些特点,有特异的病原体,有传染性,有免疫性,可以预防。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性疾病防治法》(xx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xx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传染性疾病防治法》根据传染性疾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5种急性和慢性传染性疾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性疾病。

  2.1甲类传染性疾病。甲类传染性疾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性疾病,包括:鼠疫、霍乱。对此类传染性疾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2.2乙类传染性疾病。乙类传染性疾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性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等。对此类传染性疾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

  2.3丙类传染性疾病。丙类传染性疾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性疾病,包括: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诊、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对此类传染性疾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性疾病防治的职责与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性疾病防治法》指出:“疫情控制”将医疗机构职责放在最前面。按照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的三个重要环节: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性疾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传染性疾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

  3.1群众有病首先到医院,因而医院是发现传染性疾病的前哨,进而又规定医院要预诊、分诊。

  3.2分诊、隔离切断传播途径,为预防传染性疾病重要措施之一。

  3.3治愈一个传染性疾病等于消灭一个传染源,也是预防传染性疾病重要措施之一。可见医疗机构在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工作中至少在三个环节中有两个环节能充分发挥作用。

  3.4加大力度建设好疾病控制中心,改善环境,增加设备,引进人才。努力把疾控中心建设成为一支具有高科技、高效率、严要求与现代预防医学相适应的优秀科技队伍,同时建成区域传染病流行病学的档案资料库和信息交换网络,可以对各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和突发事件及早进行检测,明确病原与流行趋势,从而能够快速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准确报告疫情和控制疫情的应急措施以便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到对抗疫情的蔓延、扩散的斗争中。

  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对传染性疾病监测及预防性措施

  4.1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划定疫点、疫区,对污染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措施,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

  4.2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

  4.3指导建立国家公共卫生监测系统,对影响人群生活、学习、工作等生存环境质量及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进行营养食品、劳动、环境、放射、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学监测;对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公害病、食源性疾病、学生常见病、老年卫生、精神卫生、口腔卫生、伤害、中毒等重大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并提出预防控制对策。

  4.4参与和指导地方处理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国家重大疾病、中毒、卫生污染、救灾防病等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应急反应系统。配合并参与国际组织对重大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

  传染性疾病的大规模频繁爆发使得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刻不容缓。从传染病传播的必要条件来看,我们要尽早发现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并保护易感人群。从具体措施来看,我们要从政府相关部门,人民群众和有关国际法律法规入手控制传染性疾病。

疾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2

  切实推进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实施意见》长政发〔20xx〕60号精神。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

  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全县经济发展和稳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xx年以来,县大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全县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实现了连续17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有效预防和控制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在县的传播蔓延,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变化,疾病流行呈现出新的特点,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基础还很薄弱,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艾滋病、结核病危害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发病率快速增长,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任务更加艰巨。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与日益繁重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各乡镇人民政府(园区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二、明确目标任务。

  突出防控工作重点,各乡镇人民政府(园区要进一步明确防控任务和工作目标。扎实有效地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落实各项防控任务,一继续加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组织实施国家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及工作方案。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水平。加强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布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做好疫情监测、预警及风险评估,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应急能力。加强艾滋病监测,做好重点人群干预,落实患者的治疗与关怀政策。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规范化管理,实施免费治疗,提高结核病人的发现率、治愈率,力争到20xx年,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和肺结核死亡率在20xx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50%

  做好预防接种工作,认真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县城达到95%以上,农村达到90%以上,完成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20xx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加强对疫苗流通、使用环节的监管,规范疫苗储存运输管理和预防接种工作,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和处置工作,建立完善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健全慢性病防控网络和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健康教育,二积极开展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为中心、防治相结合的慢性病防治原则。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实施干预策略,控制危险因素。重视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的规范管理率,加强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加大对重点人群的干预力度,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力争用3-5年的时间,探索并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

  完善防控工作策略,三认真做好地方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继续贯彻《山西省地方病防治条例》开展地方病监测和调查。研究制订地方病防控工作方案,提高地方病防控工作的整体水平。加大碘盐和人群碘营养状况的监测和监督力度,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

  制定全县职业病防治规划,探索研究职业危害因素预防控制策略,加强对职业病的监测和预防,健全职业病诊断、鉴定机制,提高放射性损伤、职业中毒等重大职业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四高度重视职业病预防与控制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根据国家有关政策。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继续完善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环境卫生、放射卫生、职业卫生、食品与营养卫生、学校卫生等危害因素和相关疾病的监测体系;研究对各种危害因素与相关疾病有效控制的技术措施和干预机制;开展自然灾害、水污染、食品污染、核辐射污染、化学中毒等事件以及不明原因和新发疾病的监测和预警,五加强公共危害因素监测。切实提高全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采取有效措施。

  将精神卫生、牙病防治、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一、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组织网络。县、乡(镇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的基础上。构建以卫生行政部门为主导、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技术支撑、以县乡、镇医疗机构为服务阵地、以村卫生所为网底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网络。重点加强乡、镇疾控站和村卫生所建设。保证乡镇村两级公共卫生人员相对稳定,乡镇疾控站人员享受全额事业工资待遇。

  二、用2至3年时间,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按照国家要求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配备检验设备。使A类检验设备达标率达到90%以上,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率达到95%以上,A类检验项目开展率达到85%以上。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健全生物安全制度,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健全完善网络直报系统。县、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在20xx年底前全部实现网络直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网络建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建立信息平台。

  领导班子成员中卫生专业人员应不少于2/3三加强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建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行政领导应由卫生专业人员担任。

  科学合理地核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队伍建设。要根据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严格执业资格、人员准入、岗位准入和内部考核制度。建立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和向上一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上报备案制度,县疾控中心新进人员不低于专科学历,县级医疗机构应配备专职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各乡、镇卫生院都要配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专职人员。

  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等方面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提高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吸引、鼓励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生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优化人员结构。利用2年时间,完成县流行病学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专业骨干培训。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和培训制度,鼓励在职人员进行专业学历教育,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对专业技术人员每3年轮训1次,不断提高专业技术队伍整体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参与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

  一、健全工作机制。坚持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保障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顺利开展。

  分析形势,建立政府定期分析研究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县政府每半年听取一次相关部门履行疾病预防控制职责情况汇报。协调解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研究制定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具体措施。

  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共同研究防控措施,建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根据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形势需要。明确任务分工,加强传染病联防联控,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建立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制度。县政府每年对各乡镇政府(园区进行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政府财政补助、单位评先评优和主要领导奖惩挂钩。

  二、明确部门责任

  组织协调工作任务的实施。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建设的指导。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卫生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指导意见。严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的准入,建立对专业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技能的长效培训机制,提高综合能力。建立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落实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责任范围内的公共卫生职责,完善监督考核评估体系。

  安排基本建设项目。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与卫生部门研究制定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政补助有关政策和办法;做好各项资金保障、监督管理和效益评估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需补充配置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现场应急处置设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所需经费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和比例纳入预算;深入研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运行机制的基础上。

  机构编制部门:负责与卫生部门共同规范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才引进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

  教育部门:负责学校和托幼机构健康教育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和托幼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企业防控职业危害的监督管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疾病预防控制生物制品的质量和流通监督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3

  1、总则

  1.1编制目的

  20xx年3月18日以来,墨西哥发生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目前已波及到美国、加拿大等28个国家,其中有确诊病例的国家和地区有15个。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此次疫情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甲型H1N1流感警戒等级提升至第五级。

  5月1日,卫生部正式公布20xx年第8号公告,确定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为了有效防控和应对可能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认真做好监测防控和应急准备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公众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编制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我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xx版)》、《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指南(试行)》和《吉林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预防和控制本市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

  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及职责

  成立xx市卫生局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见附件)

  领导小组的职责:

  (1)在市政府领导下,负责全市卫生系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制定卫生系统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统一指挥甲型H1N1流感的.应急处理,对各医疗卫生单位防控工作提供指导。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展态势,组织力量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进行应急处置。

  (3)向市政府报告有关甲型H1N1流感以及应急处置情况。

  (4)对医疗卫生单位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和责任制落实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加强与市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

  2.2成立甲型H1N1流感应急反应机动队和医疗救治队

  (1)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措施提出建议;开展疫情监测、现场应急处置和流行病学调查。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承担甲型H1N1型流感病例应急医疗救治和技术指导;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3卫生局和医疗卫生单位的职责

  2.3.1卫生局

  (1)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我市卫生系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组织开展应急准备和技术培训,对基层防控和应急工作提供指导。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及发展态势,组织开展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

  (3)按照规定向市政府、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甲型H1N1流感以及应急处置情况。

  (4)对基层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和责任制落实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组织开展卫生知识宣教,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恐慌,并组织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6)确定市医院为我市甲型H1N1流感定点医院。

  2.3.2医疗机构

  (1)立即制定本单位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并成立领导组织机构,成立相关应急处置小组。全面实施预检分诊制度。

  (2)负责开展对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工作。负责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救治工作。做好院内技术培训、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外环境。

  (3)按要求采集、保存样品,专人专车送到指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流感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并协助疾控机构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4)市医院要成立本院包括中医药专家在内的医疗救治专家组,及时救治病人。定点医院对甲型H1N1流感病人实行先收治、后结算的办法,不得以医疗费用为由拒绝收治或延误治疗。

  (5)做好有关卫生宣传教育和病人心理辅导工作。

  2.3.3市疾控中心

  (1)市疾控中心要制定本单位防控工作预案,成立相关工作队,确定专人负责每天定时进行疫情监测、信息收集、网络直报和分析工作。

  (2)负责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对现场进行调查消毒处置,开展对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对疑似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查明传播链。

  (3)负责医疗机构从事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考核。

  (4)组织必要的诊断试剂、疫苗、消毒药械、卫生防护用品的储备。

  2.3.4卫生监督所

  (1)依法开展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检分诊、疫情报告等的监督检查,负责监督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和疫点、疫区预防控制措施落实。

  (2)围绕应急处理工作,开展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工作的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做好学校、托幼机构和公共场所等预防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

  (3)依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调查处理应急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3、即日起,各医疗卫生单位实行甲型H1N1流感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要求每日上午10:00前将过去24小时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发病、转归等情况汇总,以电话或传真方式向疾控中心报告,疾控中心11:00前向卫生局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4、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执行卫生部《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xx版)》;预防控制工作执行卫生部《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指南(试行)》。

  附件:1、xx市卫生局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2、xx市甲型H1N1流感应急反应机动队(第一、二、三队)

疾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4

  1.引言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的管理状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层卫生防病工作的现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实施公共卫生技术服务和管理与疾病预防控制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具体负责本区域范围内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健康危害因素控制和监测、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验室检验和评价、疾病预防应用研究指导和技术管理、健康和疫情相关信息管理等等。充分开发和利用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信息资源,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使用效率,不单单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也是社会各项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下文浅析了档案管理与利用状况,提出档案管理与建设的对策。

  2.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管理现状

  第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使命是通过对疾病、残疾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健康;其宗旨是以科研为依托、以人才为根本、以疾控为中心。在卫生部门领导下,发挥技术管理及技术服务职能,围绕国家疾病预防控制重点任务,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的研究,做好各类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的组织实施;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安全、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妇女儿童保健等各项公共卫生业务管理工作,大力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加强对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技术指导、培训和质量控制,在防病、应急、公共卫生信息能力的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按照国家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根据单位的工作实际需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建立综合档案室,配备档案存放密集架,安排专职档案管理员。

  第二、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存在着专业性强、范围广、门类多的情况,每份档案凝聚着专业人员的心血,是其在长期工作中积攒累积的成果,这些第一手原始资料对于科学的研究、疾病的预防、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依据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使用情况,可将档案按照使用目的进行粗略的划分,为一些重大事件例如艾滋病项目、鼠疫、卫生检验监测、结核病项目、计量认证考核编写志书等提供详细资料、实质等;为了申报科研成果、编写志书、撰写专业论文、查询业务技术等拟写各种材料作数据文字参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充分利用档案资源对各种传染病、流行病开展日常性、长期性、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分析各种传染病、流行病的发展动态,掌握疾病在所管辖区域范围内的地区分布、人群分布、时间分布等等。例如2008年人禽流感呼吸道传染病疫情、20xx年甲型H1N1流感病例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可以通过和利用在日常工作中积累所形成的声像、文字等不同形式载体的档案资料,第一时间掌握了解疾病的传染源、疫源、人群易感性、传播途径、分析疫情流行规律,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控制疾病的进一步传播。档案人员应该通过编制专题介绍、案卷目录、专题目录等等,熟悉掌握并能介绍现有档案的具体内容与实际利用价值。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编写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疫情处置应急预案等等。还可以设立课题组,根据地方病、流行病、传染病相关原始数据、调查报告寻找分析有关疾病的流行途径、发病规律、预防措施、应急方案等。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人民身体健康素质、有利于保障人民健康身体。

  3.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保管,轻利用。目前,大量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信息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开发和利用,档案的实用价值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对档案的收集与保管,档案管理员工作局限在整理、收集、防虫等方面上,对于档案的利用工作上还是停留在被动服务上,别人需要查阅什么,就提供什么资料。

  第二、自我宣传力度不足。对利用档案后取得的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益认识不到位,不注重对档案内容的宣传,导致个别干部职工认为档案室中的档案资料无价值、无意义。

  4.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和建设对策

  第一、转变观念,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健康预防疾病意识的提高,基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树立为大众服务的理念,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体系,对档案管理工作科学管理,丰富馆藏,变被动为主动,变封闭为开放。积极编写各类专题档案的汇编,充分科学主动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各种档案资源信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优质高效的.服务。

  第二、利用资源,增强社会服务的能力

  利用现有的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信息,举办形式多样的疾病预防科普展,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制作预防疾病的宣传手册、健康教育的宣传单,把防病知识进行科普,送进社区。组织疾病预防专家,与民众面对面交流,提高百姓的意识、做好科普工作。

  第三、全员参与,提高档案利用效益

  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在档案的形成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资料归档、公文处理、档案管理工作,保证档案的真实性、统一性、完整性。档案的管理需要纳入工作日程,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支持档案管理员工作。

  第四、采用现代技术,增强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力

  随着新病种的不断出现、各种传染病的爆发、各种突发事件,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处理疫情的时效性、系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要加快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化建设,加强档案的信息网络建设,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力。

  5.结束语

  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能准确掌握疾病发病信息,及时分析疾病发展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对策,防止疾病的传播。

【疾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相关文章:

山洪预防应急预案11-18

预防台风应急预案04-04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05-22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热】06-24

预防溺水事故的应急预案07-15

预防火灾的应急预案12-13

预防山火处置应急预案05-31

预防踩踏事故应急预案12-04

消防控制室应急预案12-24